5月28-29日,由应用型课程建设联盟与黄河科技学院共同发起的2024民办高校课程建设与内涵发展研讨会在我校举办。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首席专家牟延林,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教育领导力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刘亚荣,我校执行董事、副校长杨保成,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课程建设协同创新中心秘书长、应用型课程建设联盟秘书长张振笋,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产教融合课程改革试验项目专家刘春媛等作主题报告。近40所民办高校,200余名学校领导、教务处领导、二级学院院长以及骨干教师参会。
张振笋代表应用型课程建设联盟致辞指出:联盟作为高校最具活力的课程改革交流平台,一直以来积极致力于服务高校课程改革研究与实践。近年来黄河科技学院在产教融合、教育数字化转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并取得了显著成果。此次研讨会在黄河科技学院40年校庆之际举办,为与会代表提供了感受黄河科技学院“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交流产教融合型课程改革的实践经验的良好机会,期待各位代表深度参与、共创共享。
我校董事会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赵卫东在致辞中对参加研讨会的领导、专家和代表们表示热烈欢迎,希望大家多交流,多提宝贵意见。他表示学校一直致力于民办高等教育发展和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在40年校庆之际与应用型课程联盟共同举办研讨会恰逢其时。欢迎与会代表共同研讨教育强国背景下民办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路径,总结民办高校课程建设的新经验和新成果,探索民办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思路和新举措,为中国高等教育和强国建设提供应有支撑和贡献。
会议主题报告环节由张振笋主持。
牟延林在“构建民办高校新的课程体系,服务新时代的育人使命”主题报告中,从多维角度阐述了课程的丰富内涵,对课程之美、课程之争、课程之变和课程之新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课程是每一所学校的主要学术要素。他以人工智能第四代技术革命和社会转型为背景,审视分析了课程价值、目标、逻辑、实施、愿景,最后强调民办高校作为中国高等教育的新型和重要组成部分,要扎根产业行业区域,服务国家和地方需求,紧扣社会发展之需,构建特色鲜明的新型学校课程体系。
杨保成就“产教融合赋能应用型课程体系建设,构筑高质量人才培养新生态”主题,围绕产教融合、课程体系、教育新生态三个关键词,从战略驱动、系统设计、制度保障、结构变革、全员参与、数字赋能和闭环管理等方面系统阐述了黄河科技学院以项目化教学课程设计为核心,重构课程体系的改革方法与路径。 他表示,民办高校具有体制机制灵活的优势,一定能闯出适合应用型民办高校的改革发展之路。
刘亚荣以“校企融合的项目化教学课程的建设”为主题,介绍了她所带领的教育研究团队在黄河科技学院人才培养体系整体架构基础上,将教育理论与学校改革创新实践有机结合,从课程知识建模、学习科学的高效教学策略等技术层面着力解决了“F-P-A”课程体系架构中知识的衔接、融合、能力实现等核心问题,推动学校产教融合型课程体系改革顺利实施。她说,作为学校教育变革的见证者和参与者,直观感受到近年来黄河科技学院一线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校教学管理的水平有了明显提升。
张振笋、刘春媛分别作“应用型高校课程改革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径”“四真三化(FT)课程开发原理与方法”主题报告。
民办院校课程改革典型报告环节由我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教育教学中心常务副主任李高申主持。齐齐哈尔工程学院、郑州商学院、海南科技职业大学、西安翻译学院、西安工商学院、聊城大学东昌学院、山西工商学院、郑州城市职业学院等8位民办院校代表分别从大思政课建设、课程模式改革、特色课程体系建设、应用型人才培养等方面作典型案例分享。
黄河科技学院课程改革经验分享环节由我校教育教学中心副主任李海霞主持。我校8位优秀教师代表从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项目化教学课程、应用型课程、翻转体育公共体育改革、翻转外语大学英语改革、数字技术支撑课程建设等不同角度分享课程改革实践的经验和见解。
应用型课程建设联盟秘书长为15位优秀教师代表颁发了证书。
会议期间,民办高校教师代表集体参观了中国民办教育历史与发展成就展、教育数字化改革成果展等黄河科技学院校庆系列办学成果特色展览,在教学科研成果展考察中,代表们高度肯定了我校教育教学改革成果,对课程体系改革成果表达了进一步交流学习的强烈愿望。
闭幕式上,31所民办高校代表共同发起了“民办高校教学学术共同体”,举行揭牌仪式。“共同体”应民办高校之需而成立,为民办高校教师提供课程改革与内涵发展的分享交流平台。在新时代背景下,参会民办高校积极总结和交流了课程改革成绩和和经验,同时清醒地意识到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张振笋总结指出,强化课程建设是学校内涵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共同体”将继续以课程改革为支点,持续推动民办高校结构性变革和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