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网站地图 | OA办公 | 电子邮箱 | 智慧黄科 | 翻转校园 | 校长信箱 | 暖心大白
校园动态
校园动态

第二届国际书法嘉年华系列活动——黄河书法大讲堂学术报告在黄河科技学院举行 陆明君主讲“汉字、书法与中华文化及文化自信”

信息来源:艺体学部     责任编辑:赵芳芳   初审:杨刚要   终审:王军胜 徐建勋   发布时间:2025-09-24

丹桂飘香、硕果累累的金秋时节,黄河科技学院 “黄河书法大讲堂”再度启幕。9 月 22 日上午 9:30,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陆明君在黄河科技学院信息大楼第二报告厅主讲“汉字、书法与中华文化及文化自信”。郑州大学、黄河科技学院师生及各界书法爱好者400余人聆听讲座。

此次专题报告是由河南省文学艺术联合会、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文化旅游厅、河南省委外事办、郑州大学、洛阳市人民政府、中国书法教育指导委员会联合主办,中国书法家协会、河南省委宣传部指导的 “第二届国际书法嘉年华” 系列活动之一。

报告内容主要分为四个部分。

其一,汉字:中华先民的伟大创造与智慧结晶。陆明君先生讲述了汉字的起源,“六书”的造字原理,汉字形、音、意三美的特征,强调了文字作为文明、国家标志的重要意义。

其二,书法:中华民族审美的最具代表性的形态。陆明君先生讲述了书法立足于实用的写字与立足于审美的书法一体两面性;剖析了先贤实用书写、修身养性与表达情感的融合,从而使书法“通三才之品汇,备万物之情状”,从而使其闪耀着艺术的哲性光辉,成为中国艺术精神的集中体现。

其三,汉字及书法: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核。陆明君先生指出,有了汉字的产生与应用,才有了中华文明的发端与发展。汉字同时又是中华文化的载体,即所谓“经义之本”。汉字的构形与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与文化特质,而书法是中华传统文化及哲学精神的高度体现。他把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概括为四点:一是作为基本哲理的“阴阳五行”思想;二是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天人相应”思想;三是关于处理社会人事的“中庸中和”思想;四是关于对待自身的“克己修身”思想,而这四个方面都集中反映在书法中。这一论断提纲挈领,发人深省。他还强调了汉字与书法在维系多民族大一统中的坚实纽带作用。

其四,文化自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撑及在汉字与书法上的体现。陆明君先生回顾中华民族辉煌的历史,以“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的高度,强调汉字及中国书法作为中华文化的象征与代表性符号的重大意义。倡导要保持清醒的文化主体意识,维持中华文化的独特性;通过学习书法,寻觅和亲近传统文化;在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征程上,承国运之鼎盛,以书法展现出新时代的精神气象。

报告既有思想高度,又有学术深度,深入浅出,旁征博引,赢得听众阵阵掌声。

报告会由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七届理事、河南省文联名誉主席、河南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黄河科技学院中国书法传播研究院院长杨杰学术主持。她高度评价了陆明君先生的报告,认为陆先生的报告在历史和全球化宏阔的视野中去观照书法在中华文化中的位置,通过它与中国人生活、思维方式及审美取向的深度关联,阐明书法对于提高国人的文化自信、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对于广大书法爱好者、特别是大学生,走近书法、认识书法、热爱书法,思考如何传承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以及自己的责任和担当,很有启发,大有裨益。

河南省公安厅原副巡视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贾立勇,河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黄河科技学院中国书法传播研究院副院长孟会祥,河南省书法家协会理事、黄河科技学院中国书法传播研究院副院长王好君,黄河科技学院艺体学部党政学工办主任、中国书法传播研究院副院长肖红廷等参加活动。

报告结束后,陆明君先生和前来听课的郑州大学书法学院部分师生还参观了设在该校的“杨杰书法艺术馆”。

背景链接:陆明君,历史学博士,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西泠印社社员,国家艺术基金专家委员会委员。书法作品数十次参加“全国展”“中青展”“兰亭奖展”等重要展览,并多次获奖。学术研究于书法史论外,涉及金石学、文字学、美术学等,著有《簠斋研究》《魏晋南北朝碑别字研究》《陈介祺年谱》《书坛藻鉴》等。获“首届中国美术奖·理论评论奖”,“第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理论奖”。多次在“兰亭奖”“全国展”等重要展览评审中担任评审委员、监审委员等。

黄河书法大讲堂是黄河科技学院和河南省书法家协会2023年5月创办的一个公益性高端学术平台,旨在站位学术前沿,邀请目前活跃在创作、研究一线的专家学者和书法大家来河南讲学,以期拓展河南书法作者和爱好者的视野,增强理论修养,提升审美能力和创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