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网站地图 | OA办公 | 电子邮箱 | 智慧黄科 | 翻转校园 | 校长信箱 | 暖心大白
校园动态
校园动态

2025年机电一体化与轨道交通国际学术会议在我校落幕

信息来源:工学部     责任编辑:赵芳芳   初审:杨刚要   终审:王军胜 徐建勋   发布时间:2025-11-18

11月15日,由我校主办、工学部承办、大连海事大学轮机工程学院支持的“2025年机电一体化与轨道交通国际学术会议”在国际会议厅成功召开。本次国际会议汇聚了国内外机电一体化与轨道交通领域等专家学者、师生100余人,围绕前沿技术与创新应用展开深入交流。

会议于上午9时开幕,由我校科技发展部副主任师宝山教授发表致辞,对与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并强调了跨学科交流在推动相关领域创新发展中的重要性。工学部分党委副书记曾秋菊等领导出席。会议由工学部机电交通科教中心杨海健博士主持。



本次会议设大会报告与特邀报告环节,多位专家学者分享了最新研究成果。中南大学张洁教授分享了高速磁浮列车隧道洞口微气压波的缓解策略,针对600km/h高速磁浮列车隧道微气压波问题,提出了双层拱式和透孔式两种新型缓冲结构设计方案,为更高速度磁浮隧道设计提供创新解决方案。


贵州大学罗绍华教授聚焦高性能机电系统的电路设计与智能控制,致力于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并融合先进智能控制技术,解决高性能机电系统电路设计中的非线性干扰问题。


大连海事大学杜凤鸣教授介绍了发动机摩擦磨损测试技术,聚焦于发动机关键部件摩擦磨损测试方法的开发,以支撑高强化内燃机的技术发展。


黄河科技学院杨丁诚博士针对传统碳负极材料的不足,开发具有多级结构的金属硫化物/碳复合材料,以有效缓解电极体积膨胀并提升离子电池的综合性能。


黄河科技学院冯含芳博士针对基于镍钴双金属化合物的高性能复合电极材料,提出本人研究最新成功,以推动超级电容器的应用。


意大利卡拉布里亚大学Giuseppe Carbone教授探讨了机器人在铁路运维中的革新机遇,并围绕国际安全标准分析了其面临的复杂性环境、人机协作等关键挑战与对策。


北京理工大学郑州研究院贾淼博士针对高精度动态地图与北斗卫星的融合定位框架,通过车-路-云协同技术,实现了厘米级定位及在复杂环境下的可靠感知,为高级别自动驾驶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


在口头报告环节,来自郑州轻工业大学、广州航海学院等学者展示了各自的研究工作,现场讨论热烈,学术氛围浓厚。




会议聚焦智能检测与传感系统、智慧交通控制与优化、机电系统智能控制与诊断等主题,涵盖轨道信号处理、交通智能运维、机电测控系统等前沿方向,展示了机电一体化与轨道交通交叉融合的最新进展。

作为全国首批应用型大学改革试点单位,我校始终坚持党建引领,深化产教融合,连续八年位列武书连中国民办大学综合实力榜首。本次会议的成功举办,彰显了学校在机电与交通领域的学术影响力,为相关学科的创新发展注入了新动力。2025年机电一体化与轨道交通国际学术会议组织周密,交流充分,收获颇丰,期待下一届会议的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