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网站地图 | OA办公 | 电子邮箱 | 翻转校园 | 校长信箱 | 暖心大白
主题教育
主题教育

我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重要讲话精神

信息来源:党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赵芳芳    初审:杨刚要    终审:王军胜    发布时间:2023-06-21

6月19日,我校在行政楼二楼会议室召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主题教育第三次集体学习(扩大)会,专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重要讲话精神。会议由校党委书记贾正国主持,校领导胡大白、杨雪梅、赵卫东、陈勇民、赵会利、罗煜、于向东、王威,校党委委员贾福辉、于广超、王军胜、董晓辉、李国柱等参加会议。

会议传达了中共河南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中共河南省委教育工委、中共河南省教育厅党组《关于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重要讲话精神的通知》精神,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重要讲话,以及《中国教育报》发表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建设教育强国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任务》两篇评论员文章。

校党委书记贾正国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高度,深刻洞察把握新时代教育发展规律,围绕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对教育高质量发展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的阐述和部署,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博大精深、内涵深邃,丰富和发展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篇光辉的马克思主义文献,是新征程上教育事业发展的纲领性文献,为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对高等教育寄予深切厚望,对高等教育工作者寄予殷殷期望,令人备感振奋、倍受鼓舞,更深感使命在肩和责任重大。

校党委副书记、董事长胡大白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我们要建设的教育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必须以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为根本保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根本目标,以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重要使命,以教育理念、体系、制度、内容、方法、治理现代化为基本路径,以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为核心功能,最终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我校从建校初期,就确定了“为国分忧,为民解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办学宗旨,新时代新机遇,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黄科院责任重大,我们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为指引,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的决策部署,扎实抓好贯彻落实。

校长杨雪梅在提交的书面感言中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我们建设教育强国的目的,就是培养一代又一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一代又一代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确保党的事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后继有人。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强国的战略性定位,让我备感振奋。建设教育强国既是基础工程,也是民生工程,更是惠民工程,我们将心怀“国之大者”,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结合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讲话精神,把建设教育强国放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场景中去谋划推动,积极推动学校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为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结合工作实际,其他与会同志提交了书面发言。

会议对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重要讲话精神提出具体要求。一是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全面深刻准确认识教育强国的重大意义。学校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全面准确系统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做到学深悟透;要准确把握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重点任务和要求,主动肩负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神圣使命,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贡献智慧和力量。二是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与开展主题教育结合起来。要将学习贯彻此次重要讲话精神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结合起来,作为重中之重全面学、重点学、深入学,推动学校主题教育走深走实。要聚焦教育强国建设这一重大主题,关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创新,紧密联系民办高校实际,切实在调查研究中加深对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深刻领会,把调查研究成果转化为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成效。三是不断拓宽学校加快建设一流应用科技大学工作的视野和格局。要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切实把学校方方面面工作放在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建设教育强国的历史进程中去理解、去谋划、去推进。要坚定不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践行“办一所最负责任大学”愿景,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建设优势学科,不断推进科研创新,提高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进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